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美国推出保护主义,对中国当然不利。
中国因内需不足,多余的生产能力要靠外需,一旦外需遇阻下滑,就要回过头来找内需补上。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,是贫富两极分化和人民大众的支付能力不足带来的不治之症,只能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来解决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浊流中不断前进。所以,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,实质上是类似的,就是受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影响,人民大众有支撑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,不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。中国加速对外开放,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。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,如美欧日经济体的增长率变为负数,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比中国都大,只有中国还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正增长速度,虽然增速的下降幅度也相当的猛,但是运行水平表现不俗,可说是一枝独秀。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,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是一个例子。
再比如,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,加强宏观调控,特别是保持了国家计划调控的余地,如继续编制执行年度计划,五年、十年中长期规划,保留发改委这样庞大的计划机构,等等。所谓内需不足,换一个角度说就是产能过剩。在竞争中规范讲来讲去,投资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市场,买方不会出大错。
把政府的威信过度抵押进股市,市场秩序又久不收敛,不是什么好兆头。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,新政对银行业管制过度,根本不足以满足融资市场的需要。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,差不多家家都要投资。三年前,笔者和两位学生基于对淄博股权交易市场的调查,建议不要全盘关闭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。
当下股市里那些最严重的问题,根源在于我国金融业市场之间的市场竞争严重不足。世界上发达的股市,没有一个是靠行政命令钦定而成,也没有只此一家、别无分店的荒唐事情。
让我先从入市投资的需求总量谈起。至于后来台湾股市的规范程度有所提高,与其说是台湾当局加强了股市管制,不如说是放松其他市场管制,特别是放松汇管的结果。历史地看,也许可以得到另外一条MM定理:只要制度成本不为零,银行融资与股市融资之比,由银行与股市之间相对的制度先进性决定。靠小股东的投票权,要制约大公司管理人的行为,从何谈起?剩下的,唯有股权可以交易的权利。
(2)投资人可以自由转让股权。前一条涉及所谓公司治理结构,后一条涉及股权市场。回头看,我国股市上的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与全盘关闭地方性交易市场不无关系。这一问,不能不超越股市,涉及金融市场的整体。
那涌进股市的百亿千亿资金,无论来自个人还是机构,都是自觉自愿为博利而来,是英文里讲的willing to pay,也就是自愿付出来的钱。在这样一组条件下,上市公司的质量较差,卖方想圈钱,以及某些交易中介搞种种名堂黑投资人,在我看来都不难解释。
撇开这一点,人们的钱财究竟多少用于消费、多少用于投资,以及多少用于这类投资、多少用于那类投资,是在现有金融制度约束下的选择。股市与其他各类筹资融资市场之间,缺乏市场竞争。
当前的要点,一是利率市场化。三是开放更多的金融交易品种和市场,包括开放更多的、分层次的股权交易市场。几百年前的英国和美国,经验是一致的。倘若政府管制了服装价格和银行利率,上述信用进步机制就被削弱了。要是政府只管制利率而放开服装市场价格,那么情况就会对银行不利。不是吗?比照国内其他各类市场,股市现有的规范程度就已经相当不低。
由于那部分可服装可银行的购买力更多地流向服装市场,银行业要对此作出反应,非加快自身信用质量的提高不可。市场间竞争不足是关键本文认为,当下股市里那些最严重的问题,根源在于我国金融业市场之间的市场竞争严重不足。
许多人看到美国股市发达,天下第一,就强调那里的市场规范水平世界一流。大家愿意进场下单,在一个不准卖空的市场里导致买压高企,谁有什么办法?春江之水,烫还是不烫,鸭总是知道的。
市场竞争不足,靠专家和政府自上而下规范市场,是文不对题的。但是高度集中的市场定位机制,没有给自发竞争留一点余地,市场强化信用基础的努力动机就不够了。
我国的现实情况是,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控制权,不允许市场投资人持有。别的不提,过去我们多少部级定点厂,有哪一个成为今天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公司?那样低年级的功课都没有做好,要做决定市场,特别是决定证券交易市场这样复杂的功课,哪里来的把握?比较起来,地方政府干预证券交易市场的定点,比中央政府的同样作为,胜算的机会还要略高一点。但是,在学习可以赚钱的知识方面,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落在人后的记录?退一步说,就算大多数中国人搞不懂纽约股市,总可以懂一点香港市场吧?别的股票不懂,像中国电信这样享有垄断利润的好股票,每月要付电话账单的内地人也不懂吗?讲来讲去,投资人可以走,是建设资本市场信用基础最根本的机制。后两家前年宣布合并,要经受反垄断法的规制,防止市场垄断阻碍交易的公正和交易技术的进步。
说资本市场高度信息不对称,意思就是政府和专家对于股市名堂永远居于信息弱势地位。而各类股市之间的竞争,也大为不足。
在股市诞生之前,你说我国的银行业是白还是黑?天下哪里见过,一家银行付给存款人的真实存款利率,可以在长达十几年里竟然是负数?你又在哪里见过如此说放就放、说收就收,唯行政命令是从、视市场合约如无物的商业银行?那天文数目般的放贷坏账,最后靠债转股了事,那么实际上支付给存款人的本息,究竟是什么?但是,就是在这样一种银行体制之下,中国人还是创下了存款增长的世界纪录。大批投资人被赶向股市,实在情理之中。
英雄和魔鬼的故事固然引人入胜,但是拿神话来解释真实世界,不是可取的办法。市场间竞争不足,投资人没有选择更可靠投资场所的余地,只好将就现存市场的结构及其信用水平。
愚见以为,规范股市的根本之道,是加强金融业的市场间竞争。说来不容易相信,若不是全面推进金融自由化,单就股市规范股市,就是规范到了牙齿,黑市还是防不胜防。考虑到当下股市的全部市值约为50 000亿元,那么即便印花税和佣金为零、上市公司的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人,在这样一个股市上投资,收回本金怕也要40年以上。信用因素在市场间竞争中积聚起来,而欺骗因素被驱逐出去。
这个观点,至少对中国股市不应该有的繁荣,有独到的解释力。场外的店头交易,听起来十分原始吧?但是美国全部债权交易的90%,是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完成的。
在一个数千万投资人参与、重复多年的游戏里,瞒天可以过海,是很大的一个神话。上述机制,同样作用于资本在银行和股市之间的流动。
一般讲来,哪里的市场可信度高、交易成本低,股权交易就会向哪里集中。股市黑闻,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在制度上的供不应求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05 17:4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09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07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47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4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09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59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3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32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31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